4001-034-510、028-86737955
分享

一枚鸡蛋背后的“隐形科技”

2014-06-12

5月20日-21日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(CICA)第四次峰会上,圣迪乐村鸡蛋端上了会议餐桌。

养鸡生蛋是最传统的农业项目之一,但引入现代生产技术后,蛋品生产成了一个科技密集型产业。5月28日,记者来到梓潼圣迪乐村生产基地,探访一枚鸡蛋背后的“隐形科技”。

自动化设备将鸡与外界隔离

经过两道消毒程序,记者进入生产基地,空气中闻不到一点养殖业特有的异味。

鸡舍是基地重地,不对外开放,只能通过专门的玻璃墙观察到鸡舍的部分内容。鸡舍内:饲料、鸡蛋与粪便通过不同的传送带在移动;鸡蛋被传送带运至鸡笼侧面的集蛋格内,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运往检验清洗设备。

最惊奇的是,两层楼高的鸡舍内,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。据四川圣迪乐村集团生产中心总经理徐文龙介绍,从饲料的投递、鸡粪的风干,再到鸡蛋的收集与清洗检验,全部实现自动化。整个基地共60万只鸡,只有9个人负责巡查照看。“传统的养殖方式,一个人只能照看5000只鸡。”徐文龙说。

徐文龙解释,鸡蛋的安全主要在于养殖过程中的防疫。如果鸡生病吃药,药性就会传递到鸡蛋当中。为此,鸡舍实现全封闭,将蚊虫等潜在传染源隔离在外。通过取代人工喂食、收集鸡蛋、清理粪便等劳动,1栋鸡舍6.3万只鸡仅需一名饲养员照看,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了风险。

封闭带来另一个问题。鸡粪会产生氨气,通风系统要完成过滤与风干粪便双重功能。在每层鸡舍的下面,都有专门的集粪层。横向吹来的风只通过集粪层,将水分带走,而不经过鸡笼。“通风口的大小、角度都非常有讲究,这些技术不起眼,但却非常关键。”徐文龙说。

研究人员比一线工人多

圣迪乐村下辖一个蛋鸡研究院,包括80多位研究人员,比一座生产基地内的一线工人还要多。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不是鸡,而是饲料配方。

“饲料是决定鸡蛋品质的关键。”在徐文龙眼里,包括鸡的品种、养殖方式和蛋壳颜色都是次要的。一枚鸡蛋的好坏,取决于给鸡吃了什么。因此,研发新的饲料组合配方,意味着开发新的鸡蛋产品。

“最佳的配料比例是玉米、豆粕和杂粮为6:2:2,而添加不同的配料,也会为蛋品带来不同的营养成分和口感。”圣迪乐村蛋鸡研究院副院长齐莎日娜说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鸡蛋产品也在细化,需要为孕妇、幼儿、中老年人等群体开发出具体的产品。

饲料还关系着产品安全问题。近年来,由于在饲料中违规添加色素等行为,迫使鸡蛋企业也在向上游挺进。2013年起,圣迪乐村尝试自己种植玉米。

研究人员另一个任务是整合鸡舍的自动化设备。整套设备包括进料、通风环控、清粪、饮水、加热、中央控制、集蛋、清洗检验共8大部分,分别来自几十家公司,如因集蛋与清洗检验系统之间的接口不一致,经常造成蛋壳破裂。“类似的问题很多,这就是研究人员为什么比工人还多的原因。”圣迪乐村四川养殖基地副总经理徐刚说。

鲜鸡蛋冷链快递直达

经过多年发展,鸡蛋生产已基本实现现代化,而这一趋势也在向产业后端延伸。

以往,受限于保鲜和运输条件限制,鸡蛋企业一般在市场周边布置生产基地,其中大部分产品要通过超市销售。但这也带来一些问题,除了不菲的进场费等销售支出,最大的问题在于周期较长,往往在一周以上,从而导致顾客购买的鸡蛋不够新鲜。

为了满足部分对品质要求较高的客户需求,圣迪乐村即将启用淘宝天猫店铺,试水网络销售。特点是全冷链配送,节省运输中转环节。“结合特定的鸡蛋产品,网络直销可以开拓出一块新的市场,进一步对市场进行细化。”

目前,通过专用设备扫描鸡蛋上的条码,可以查出该鸡蛋是某栋鸡舍某一天某一批次。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,这一技术还将得到细化,甚至可以推出手机查询系统,将查询权交到顾客手上。